奉节论坛_奉节生活网社区|奉节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回复: 1

奉节县鱼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暑节气养生要点,建议人手一份!

[复制链接]

4239

主题

555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52
发表于 昨天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微信截图_20250711172328.png
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时间为每年7月6-8日中的一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说的是小暑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但却是炎热夏天的开端,从这一天开始,天气将逐渐变得闷热、湿热。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的季节,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生长开花结实。人们应当适当晚睡早起,不要厌恶这漫长酷热的夏日。
       防暑降温:小暑时节气温高,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以免引发感冒。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22.png
       规律作息: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晚上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中午可以适当午休,能帮助恢复体力,缓解疲劳。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25.png
       衣物选择:穿着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有助于散热和汗液的蒸发,保持身体的舒适。


运动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体易因大量出汗导致津液耗损,而 “气随津脱”,阳气也会随之受损。因此,此时节的运动养生需遵循 “春夏养阳” 及夏季 “少动多静” 的原则,着重把握 “适度” 二字。具体而言,运动应选择强度温和、节奏舒缓的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防阳气过度耗散。
       时间上,建议避开正午烈日当空时段,选择清晨(6-8 点)或傍晚(18 点后) 气温较低时进行,既能减少暑热侵袭,也能降低身体负担。运动时长以 30-60 分钟为宜,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运动后护理尤为关键:需及时补充温水或淡盐水以生津补液,但忌大量饮用冷饮;同时切勿立即冲冷水澡,以免寒邪趁虚而入,损伤阳气。
       如此调理,既能顺应夏季阳气升发之态,又能避免耗伤太过,符合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35.png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38.jpg

饮食养生
       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小暑时节,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容易被暑湿之邪侵袭,出现口干舌燥、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在饮食上,应遵循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原则。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47.png
       推荐食材
       湿热体质(易口苦、舌苔黄腻):宜食绿豆、苦瓜、薏米、冬瓜等清热利湿食材,推荐食谱:荷叶绿豆汤、苦瓜炒蛋。
       气虚体质(易乏力、出汗多):可选山药、茯苓、黄芪、莲子,搭配补气食材,如山药红枣粥、黄芪炖鸡汤。  
       阴虚体质(口干、手足心热):多食银耳、百合、枸杞、鸭肉,推荐银耳莲子羹、百合蒸鸭。  
       注意事项:少食油腻辛辣;冷饮、冰品适度,避免直伤脾胃;可适当食用“酸味”(如柠檬、乌梅)生津止渴,搭配“辛香”(如生姜、薄荷)助阳气发散。
       饮食禁忌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52.png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255.png
穴位养生
调和气血,清热祛湿
       小暑时节湿气较重,暑热易扰心神,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达到清热解暑、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的效果。
       大椎穴——清热解表第一穴
       位置: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最高凸起的骨头下方)。
       功效: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交汇的枢纽,刺激此穴可发散全身阳气,清热退烧、缓解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发热等不适。
       按摩: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顺时针按揉3-5分钟,至局部发热。
       艾灸:悬灸5-10分钟(适合体寒人群),或用刮痧板蘸精油从上至下轻刮至出痧(适合体内有热、咽喉肿痛者)。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304.jpg
       曲池穴——清热利湿要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属手阳明大肠经,能清热解表、调理肠道,对暑湿引起的腹泻、湿疹、咽喉肿痛、血压偏高等有缓解作用。
       按压:拇指用力按压穴位,配合环形揉动,以酸胀感向手臂发散为佳,每侧3分钟。
       拍打:手握空拳,轻拍曲池穴100-200次,至皮肤微红,适合湿热体质(易长痘、口苦)人群。
       足三里——健脾和胃首选穴
       位置:膝盖外侧下方凹陷(犊鼻穴)下3寸(约4指宽),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效:胃经合穴,能健脾益气、祛湿化痰,增强脾胃功能,改善小暑常见的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
       按摩:拇指顺时针揉动,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还可配合艾灸、拔罐等,适合脾胃虚弱人群。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308.jpg
       丰隆穴——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化痰要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可取犊鼻穴(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作用:祛湿化痰,健脾和胃,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
       方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置于穴位表面皮肤按揉,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每次可按揉3-5分钟,每日可行1-2次。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311.png


冬病夏治养生方法
       三伏贴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319.png
       盛夏酷暑天气已来临,在这暑热交蒸之际,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也是三伏贴调理的好时节,三伏贴采用中药贴敷于穴位,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和穴位刺激,激发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加上天地间充盛的阳气,以提高机体免疫,改善体质,从而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穴位埋线
微信图片_20250711173323.jpg
       穴位埋线疗法是将可吸收的蛋白线埋入人体特定穴位的一种中医疗法。该疗法融合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通过蛋白线在穴位内持续刺激,达到调理脏腑、调和气血及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除了适用于减脂塑形外,对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肠炎、便秘、哮喘、鼻炎等)能有效缓解症状,可调理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亦可改善失眠,调理亚健康等。对特定健康状况人群需谨慎。


健康咨询电话:85996712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健康咨询
微信截图_20250711173709.png


来源:奉节县鱼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534

帖子

16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0
发表于 昨天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学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奉节生活网 ( 渝ICP备14000660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渝B2-20200046号 )

GMT+8, 2025-7-12 04:17 , Processed in 0.04521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