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论坛_奉节生活网社区|奉节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35|回复: 1

老匾

[复制链接]

4218

主题

5533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781
发表于 2023-5-27 16: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修复那块匾,其实是修复的一段历史,一段追求公平正义的珍贵记忆;修复的更是处世的哲学和家风的传承。每每读它,品它,就有一种无形的向上的力量。
                             ——作者题记

       去年夏天,一个领导到位于奉节兴隆的我老家调研,路过我家,见中堂悬挂着一块刻有“鹄正南烟”四个大字的老匾,不由问道:“这是哪里来的?”我说:“这是你N多个前任的前任上司送的。”


图片1.png
修复后的匾
       不错,这块普普通通的木匾,正是清道光年间夔州府所赐予。抚去历史的尘埃,曾经辉煌的夔州府气息依稀可辨。


       老家是个大屋场。八座不大不小的山围在一起,中间让出了个一平方公里的坝子,十多户人聚居于此。因为多数人家姓侯,故名侯家湾。孩提时,经常听长辈们讲三块匾的故事。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清道光年间,先祖侯华国从湖北麻城迁来不久,为反抗邻近陈姓人家对本人及乡邻的欺凌,选择“硬刚”,并立志告官。去夔州府前,侯华国当着众乡邻之面,在太和场镇猪儿市场吃下一坨猪屎,意即发誓打不赢官司宁愿变成猪。侯华国耗费三年时间,不但打赢了官司,陈姓人家得到应有的惩处,夔州府上还敲锣打鼓送来一大两小三块匾。这三块匾一直悬挂在侯家大院的大堂里。文革时期,红卫兵来搞破坏,我远房的爷爷就悄悄把现存的这块大匾藏了起来,而另两块小一些的匾,则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给我讲故事的主要是三个人。一个是当年藏匾的远房爷爷,家境殷实,读过些书,抽着旱烟,说话慢条斯理,是当地有点影响力的贤人。从我记事起他家就养着一群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可是人人羡慕嫉妒恨的资产,也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他给我家犁田,母亲弄了些酒菜,几口下去,就开始讲侯华国打官司得匾的故事。讲到吃屎出征的情节,慢条斯理的话风突然变个节奏,眼里闪着自豪的光芒。另一个是我大叔,是个自信满满的木匠,任何一件不是他亲手做的家具他都看不上,挑一箩筐刺。他是叙事高手,有声音有颜色有动作,侯华国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他也在现场。还有一个是我二叔,一直任本社社长,我都过了不惑之年,好像他这个社长就没换届过。他憨厚,做得比说得好,讲故事尽挑关键词说,比如匾的来头如何之大,匾的经历如何之险……
       远房爷爷早已去世,大叔二叔都还健在,故事还在口口相传。

       其实,在我幼小的时候,大匾去向仍是个谜,每次讲都在谈张空头支票。大人们讲,当时藏在何处何处,但老房子不是改造就是换了主人,没个定论。直到2010年左右,我已参加工作,有次春节回家团聚,大叔又讲起那块匾的故事,最后撂下一句话:“可能还在你才爸爸家。”才爸爸是我一个远房叔叔。彼时,侯家湾自清代以来的木房子组成的侯家大院已被散散落落的砖瓦房取代,只有才爸爸还剩下两间木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侯家大院依然是古香古色的中式木结构建筑院落,占地30来亩,10多户人家近百间房屋,由上下两个四合天井组成,上天井院子门口有一棵大核桃树,四五个大人才能合围,喜鹊经年累月在核桃树上筑巢繁衍生息。喜鹊是个建新不拆旧的家伙,所以鸟巢布满了古树枝头,像几串乱七八糟熏黑的肉串,被老树奋力举过炊烟袅袅的大院落,一群鸟叽叽喳喳的叫卖。大院后方及两旁,还有几段一米多宽的围墙,片石垒成,或有或无,或高或低,许是史上哪些个祖宗拆去做了灶台,还是搬去砌了猪圈。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们决定在才爸爸家的老屋里去找一找。楼上楼下几番搜索之后,堂弟掀开一块盖得严严实实的楼板,老匾横空出世。虽然被老鼠啃了两个拳头大的洞,但“鹄正南烟”四个字清晰可辨。大家兴奋不已,真是发现了个宝贝似的。我们把匾抬到大叔家,算是放到了一个稳当的地方。

图片2_看图王.png
刚找到时的匾


       接下来几年,我一直牵挂着那块匾,并试图修复它。直到2020年,我找到县城一家古木加工厂,说明情况意图后,雕刻师傅和漆工师傅同意帮我修复。他们用上好的金丝楠木补好了老鼠啃去的洞,其中一个洞正好在“烟”字右上方一横上,师傅也像书法家般补得巴巴实实,看不出一点痕迹。我本想做到修旧如旧的感觉,但考虑到师傅修复这种东西的经验水平,这块匾还有无限长的路要走下去,我决定让师傅就用传统的生漆工艺修复,“越牢实越好”。所以匾通体黑色,像新的一样。选了良辰吉日,侯家的老老少少把匾挂在了我家老屋中堂之上。

       到我老家的客人,都会情不自禁的打量一番这块匾,最后也要问一句:“这四个字是啥子意思?”。我查阅资料,问县里的文化人,都没有答案。我以为,答案就在那段口口相传的故事里。“鹄”是一种鸟,我们见得最多的是“鸿鹄之志”,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正”,应该是正义正气之意。”南烟”,即长江南岸的烟火人家,侯家湾正位于长江南岸。通俗地讲四字即是长江南岸有正义感有理想抱负的人。
       这是夔州府给我祖先的殊荣和褒奖,何其荣幸!翻开这块“匾”书,我又看见些两百年前夔州的景象,五味杂陈扑面而来。
       首先,匾的材质用的是柏杨树,这是一种品质较差的木材,轻薄不结实。其次,这块匾留有其它字的“尾巴”,“正”字下面隐约可见小半截“福”字,可见当时第一方案并非是现在这四个字,为了节省,仍然用原来的木材。另外,匾的做工也较粗糙,三块木板用两块川柱镶在一起……
       堂堂夔州府,为什么会制作这样一块档次不高的匾作为赏赐品?这不得不与当时的国情联系起来。乾隆过后,大清已开始走下坡路,武备废弛,国库空虚,开启了嘉道中衰的历史。侯华国生不逢时,帝国主义的铁蹄在那时已铮铮响起,排山倒海而来,鸦片战争开始。
       扼守夔门的夔州府怎堪抵御历史洪流的裹挟,捉襟见肘一定是府上的常态。
       唯有“鹄正南烟”四个大字,每个字四十厘米见方,既行云流水又苍劲有力,堪称书法精品。一个书法家说,那时没有电脑,字体不能放大,靠手写这么大这么好很难。可见时任夔州府的哪位大爷抑或府办秘书书法水平非同一般。这可能是这块匾历史价值之外的艺术价值吧。
       侯华国所处的时代,也是吏治腐败的时代,但是,夔州府没有被当时的大气候所感染,仍然主张公平正义,秉公办案,为一个弱者撑腰授奖,弘扬正气。透过这匾,我看见两百年前诗城上空的朗朗青天白云。
       夔州府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已消失百年有余,或辉煌或暗淡的历史早已过去。这块匾犹如史书的一页,记录着府上的故事,以及我的家事。读它,品它,回味悠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679

帖子

20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35
发表于 2023-5-27 16: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这块老匾,信息量真的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奉节生活网 ( 渝ICP备14000660号-1 经营性ICP许可证:渝B2-20200046号 )

GMT+8, 2025-7-7 22:13 , Processed in 0.04633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